检索结果:
返回 55 结果。
排序:
- 作者:
王敏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河套学院黄河几字弯文化传播创新研究基地 ) - 出处: 汉字文化 2024 第9期 P33-36
- 关键词: 内蒙古晋语 “紧” 隐性否定语法化
- 摘要: 内蒙古晋语中的“紧”的用法比较丰富,除普通话形容词用法外,还可用作副词,表示情状、程度、时间,表达隐性否定。表达隐性否定的“紧”的前后连接成分包含消极性、否定性成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紧”的语义基础是时间和频率的“一直”和“总”,事件和状态的持续和反复导致结果无法达成,超出了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认
- 作者:
王敏 ,王德强 ,张海霞 ( 河套学院 ) - 出处: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第34期 P66-67
- 关键词: 行为科学理论 “双师双能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
- 摘要: 在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探索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对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提高应用型教师实践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在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制定公平合理的待遇体系;采用各种激励措施,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评价制
- 作者:
王敏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第7卷 第35期 P40-45
- 关键词: 内蒙古晋语 先不先 时间 预期 评价 语法化
- 摘要: 内蒙古晋语中的“先不先X”结构是一种预期选择用法。“先不先”通常在句中做状语,对事件X进行主观性、首先性选择。语义具有反预期性和否定性,表示超出常规预期加以否定、超出说话人预期加以否定。从来源看,“先不先”的反预期用法最早出现于明代,内蒙古晋语中的“先不先”来源极性反义词“先”和“不先”的并列使用。
- 作者:
王敏 ( 河套大学师范学院 ) - 出处: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20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 会议录: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问题 对策
- 摘要: 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农村牧区改革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始终与本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世纪的头十年,巴彦淖尔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继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逐年增大
- 作者:
王敏 ( 河套学院黄河几字弯文化传播创新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现代语文 2023 第11期
- 关键词: 晋语 “可得VP” 前提条件否定 隐性否定
- 摘要: 晋语中的“可得VP”结构为方言中常见的否定表达,通过否定存在性前提条件、或然性前提条件和意愿性前提条件,进而否定对方的命题。“可得VP”结构主要用于应答句中,VP 一般为光杆动词,不能受状语修饰,不能带非能性述补结构,VP 也不能是判断动词。该结构具有明显的负面情绪。从形成过程来看,“可得VP”结构
- 作者:
王敏 ,滕丽美 ( 1河套学院;2北京师范大学 ) - 出处: 内蒙古教育 2022 第8期 P12-16,31
-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 摘要: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时间利用率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坚持性不足,未能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内部
- 作者:
王敏 ( 河套学院 ) - 出处: 科学咨询 2018 第45期 P76-77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
-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全球化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研究起步晚,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现有概念突出外在规定性,忽视教师发展内在需求;现有研究缺乏具体专业的认定标准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有概念仍需多视角深入研究,不断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 作者:
王敏 ( 内蒙古河套学院 ) - 出处: 文渊(小学版) 2020 第10期 P483-484
- 关键词: "四个自信" 教育心理学 学习原理
- 摘要: 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视角来看,"四个自信"理论的学习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学习,这类学习需要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影响下,个体的知、情、行方面发生改变,实现个体从依从、认同到内化的过程.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 作者:
王敏 (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19 第2期 P232-244,432
- 关键词: 晋语 动 后置 标记
- 摘要: 内蒙古晋语中后置标记词"动"主要有三种功能,分别为后置时间标记,后置假设标记及后置话题标记。文章认为后置标记词"动"的来源与"静"相对的动词"动",其经常出现在联合式谓词短语后端,随着"动"的语义虚化和泛化,其动作性减弱,状态性增强。"VP动"经常出现在另一小句前端作为其事件发展的时间参照,进而演变
-
被引量:4
期刊
- 作者:
王敏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第38卷 第4期 P97-102
- 关键词: 鸡肋 性状化 功能 语义
- 摘要: “鸡肋”由事物名词经过功能扩展和语义演变,变化为性状形容词,其功能扩展主要体现为谓语分布陈述化、程度限定性状化。语义经历了由原始的实状描摹,到隐喻转述、缀化转类,最后发展为陈述性状。隐喻和类推泛化,句法和词法互动是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演变的效果为形象化和简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