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
返回 14 结果。
排序: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2024 第3期 P132-148
- 关键词: 体贴 穿透 创作心理 人性 创作技艺
- 摘要: 王蒙对《红楼梦》的评点,致力于体贴与穿透,“体贴”即是批评者要亲身领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创作者与文本人物立场出发看待问题;“穿透”即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要求批评者要全面的看待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一”中有“多”,“多”而统“一”。由此种批评方法出发,王蒙对创作者的创作心理、人性以及小说创作技
-
浏览量:1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陕西师范大学 ) - 出处: 美与时代(下) 2018 第7期 P66-68
- 关键词: 蒙古族 诗歌 草原 生态美
- 摘要: 新时期蒙古族诗人继承古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中的诗性审美精神,诗人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共同传承并补充建构草原风景审美体系。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蒙古族生态的依生美、竞生美、共生美三种生态审美范式的存在。他们是新时期民族生态美学的践行者。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名作欣赏 2023 第27期
- 关键词: 《秦腔》 评点 传统 当代
- 摘要: 评点作为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批评方式曾被广泛应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将这一批评方式弃之一旁。近年来,出现了当代长篇小说被评点和出版的现象,其中,陈泽的《秦腔》评点在形式和内容层面全面展现小说评点外部与内部形态,继承了古代小说评点的形式、范畴、写作技法论。《秦腔》评点紧紧围绕作品,展现了中国式
期刊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文学艺术周刊 2023 第3期 P14-17
-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叙事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 当代长篇小说 叙事理论 批评史 乡村书写 王春林
- 摘要: 倘若从当代长篇小说批评角度切入,王春林无疑是小说叙事批评的一位忠诚的追踪者,可以说《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乡村书写与区域文学经验》这些批评文集构成了王春林当代长篇小说的个人批评史。通过对王春林文学批评的分析,我们可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中国书法 2018 第12B期 P93-95
- 关键词: 康有为 法古通变 新理异态 局限
- 摘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充分阐述了其书法革新思想,并以“变”贯穿全文,在吸收中国古代优秀书法理论的基础上融合西方进化论思想,认为书法创作要追求新理异态,完成从姿媚书风向阳刚书风的转换。康有为的书法革新理论把握了审美取向规律和时代审美需求,为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资源与时代接轨提供了路径。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陕西师范大学 ) - 出处: 中国书法 2018 第24期 P93-95
- 关键词: 康有为 法古通变 新理异态 局限
- 摘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充分阐述了其书法革新思想,并以“变”贯穿全文,在吸收中国古代优秀书法理论的基础上融合西方进化论思想,认为书法创作要追求新理异态,完成从姿媚书风向阳刚书风的转换。康有为的书法革新理论把握了审美取向规律和时代审美需求,为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资源与时代接轨提供了路径。
-
被引量:1
期刊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2017 第4期 P175-176
- 关键词: 孙过庭 《书谱》“和” 创作主体 创作对象 创作过程
- 摘要: 中国古人一直在追寻一种中和之美,无论是做文章,还是为人处世,“和”在中国书法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孙过庭的《书谱》,来体会书法中的“和”。
期刊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名作欣赏 2017 第12期 P175-176
- 关键词: 孙过庭 《书谱》 “和”创作主体 创作对象 创作过程
- 摘要: 中国古人一直在追寻一种中和之美,无论是做文章,还是为人处世,“和”在中国书法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孙过庭的《书谱》,来体会书法中的“和”。
-
被引量:2
- 作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 第2期 P34-35
-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基础写作 教学探索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院校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基础写作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逐步由重理论轻实践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转变,通过多种措施,实现课程的真正转型。
- 作者:
李青梅 ,李雪莉 ( 河套学院 )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 第21期 P186-187
-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社会调查与分析 实践教学法
- 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课程要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